專輯文案:(聲明: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,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)
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是我國廣泛流傳的民間傳說,也是中國戲曲舞臺許多劇種經常改編上演的優秀傳統劇目,在這些改編本中,有很多已成為戲曲舞臺上的傳世經典。越劇“梁祝”無疑是其中之一,它被譽為越劇的劇種代表作。故事說祝英臺女扮男裝往杭州求學,路遇梁山伯,結為兄弟,同窗三載,情誼深厚。后祝父催歸,英臺行前向師母吐露真情,托媒許婚梁山伯,又在山伯送別時以妹妹作代名義,囑早去迎娶。山伯了解真相后,如約前往祝府,誰知祝父已將英臺許配太守之子馬文才,山伯與英臺在樓臺互訴衷情,不久山伯即憂郁而亡。馬家迎娶之日,英臺到山伯墳上祭奠,忽然墳墓自裂,英臺投身墓中,二人化作一對彩蝶,雙雙飛去。
越劇早在落地唱書時期已有“十八相送”、“樓臺會”等單折演出,隨著劇種的發展,經過幾代藝術家不斷的舞臺實踐,“梁祝”從折子戲、幕表戲、連臺本戲一直到后來各個劇團的經典改編本,它已經成為越劇小生、旦角必修的看家戲。1951年,華東越劇實驗劇團在老本基礎上,參考原雪聲劇團和東山越藝社的《梁祝哀史》改編本、以及其他相關資料,對該劇進一步整理,去蕪存菁,于次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,獲諸項大獎。此后又經過數次修改、打磨,使之保持了民間文學特色,樸素凄美又極富浪漫主義色彩,成為上海越劇院經典保留劇目,拍成電影后更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,被譽為“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”。現在出版的是上海越劇院1961年在中國唱社上海分社錄制的全劇錄音剪輯。
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.